>

魏鹏举:文交所的危机与转机

魏鹏举:文交所的危机与转机


    2012年1月8日,由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承办的第九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

  魏鹏举(中央财经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去年我针对文交所的话题谈了一些个人的忧虑,后来人民日报的记者整理了一篇文章,叫警惕中国文化资本市场的热伤风,所以这个伤心的话题今天不想再说了,而且我觉得文化产权交易所毕竟是一个怪题,我们还是要回到文化金融的大题和正题上,我用最简单的方式来谈一下我个人的一个看法,就是通过财税杠杆推动文化金融健康发展。

  三个内容,文化金融的应有作为和难为,第二,中国文化财税的作用与不足,第三,繁荣文化金融的财税政策思路。

  应该说中国的文化金融在中国文化产业,乃至更大的文化发展方面的确起到了非常多的作用,也发挥了非常大的价值,但是我们如果从中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我觉得还有一些根本的不足,在这方面文化金融还没有做到位,而且对于个人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的时候,实际上给我银行最深的,这次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报告是基于问题来谈文化的建设发展的,我们谈了很多成绩的时候,更多的是注意到我们文化发展当中的很多问题,而我们现在要推动文化发展,我觉得要应该有六中全会的精神,首先我们的文化发展,文化产业的繁荣有哪些问题,而文化金融的建设,首当其冲的,最应该的是针对这些问题去做,这样才能够发挥它的最大作用。

  文化金融应有的作为,第一,文化资源与产业要素的整合,现在中国文化整个产业的发展,在要素问题上,由于体制的原因,由于长期发展路径的惯性,所以要素非常分散,还有一个方面,市场化整合方面的远远不足,这是文化金融首先要做的事情,所谓的文化产权交易所应该做哪些事情,我觉得最应该做的其实就是这个问题,文化资源与产业要素的整合问题,当然这个要素整合不是把艺术品,不具有生产价值的这样一种单独的文化产品做透做烂,而是要把中国遍地都是宝的,到处都有的特色文化资源如何把资源资产化,然后把资产品牌化,再把它作为一个资产包和资本市场来进行对接,这是我觉得最应该去做的,但是我们现在的问题就在于文化资源的市场化整合远远不足,也就是说分散的,许多宝贵的市场资源,有些可能被注意了,但是有大量的资源没有被注意,没有被真正的无形资产化,没有形成项目化和资本市场进行对接。

  还有文化产权交易的机会主义问题太突出了,真正去做文化资产的交易,而是投机取巧,走了一个投机路线。第二个方面我觉得更应该有作为的是全社会性的创造繁荣,文化产业说到底是一个内容产业,没有内容的创造,永远我们只能哀叹,我们有功夫,有熊猫,但是没有功夫熊猫,功夫熊猫就是创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提升创造活力,所以在这个方面也是我们文化金融应该做的事情,目前在内容创意的受益激励不足,对于作者的创作激励远远不足,尽管我们现在出现了部分的所谓的近亿元的稿费,靠稿费收入的所谓的年轻富豪,但是比例还是非常少的,另外一方面绝大多数搞内容创造的人得不到应有的激励。

  所以这是我觉得在文化金融这个方面一定要考虑的问题。文化艺术非营利性组织发展乏力,整个社会的文化创意活力的激发,美国文化部,没有官方的文化单位,构成了文化发达最重要的一个社会基石,固然有政府的支持,很重要的是靠大量的社会力量,有一些纽约文化项目政府有支持,更多是来自社会的力量对它的扶持,对非营利性的,或者没有经营压力的这样一些文化组织,艺术组织,我觉得才是一个社会创造活力非常重要的基层组织,基本细胞,在这个方面我们的财税,目前鼓励不足,而且我们的金融在这方面的支持也不够,我也注意到现在有很多做风投的,比如说签约,有潜力的年轻艺术家,大量的年轻作者和年轻艺术家,这是很好的方向。

  第三方面是文化产业市场主体的成长壮大,文化产业要壮大,关键是我们的主体要健康,要壮大,同样也是因为历史的原因,我们也在推动市场主体的成熟,由于各个管理的原因,条块分割非常的严重,政出多门,每一级行政机构都有自己相应的文化单位,文化组织,还有从市场来看,对于文化企业类的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就更大了,所以这些都不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的繁荣。

  第四个方面就是文化产业集群效益与竞争力的提升。这是文化金融应该有作为的地方。文化产业航母的行政连环误区,要打造真正成为文化航母,一定要通过市场资本的力量,通过金融的连接,才能真正形成有效的,有机的一个真正的航母,而不是像曹操那样,把一个一个单独的船,然后连环起来,形成所谓的航母级的这样一个战斗团队,这是不可能的。还有一个是文化走出去的国家行动误区,依靠国家行政的力量,也是远远不够的。这种走出去,只会带来更多的警惕,只会带来可能更多的敌意。更多的要依靠资本市场,依靠资本的智慧,然后来实现中国文化的更好的走出去。

  这是应有的作为,但是又难以有作为的四个方面。

  简单说一下中国文化财税的作用与不足,目前中国尤其是税收这个方面,我们文化财税的主要作用点,第一,推动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这个方面的力度很大,包括增值税的减免方面,现在要持续五年。第二,维护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三,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第四,培育文化产业的一些重点行业,比如说动漫,动漫也有比较合理的标准认定,还有一个方面它的一些财税政策,我觉得也是比较到位的。

  第五,推动文化走出去。我们的财税政策有一些先正后反的措施,做得也比较好。这是我觉得做得比较到位的地方。而且我个人有一个总体的判断,中国的文化产业领域它的税收负担总体并不重,无论从营业税还是增值税,但是相对来说它比较重,原因就是文化产业它是一个新兴产业,而且它的市场化没有真正的发展起来,因此在这个相对意义上来说,我们稍微有一点高。因为我们比如说营业税,我们好多都是3%,增值税这方面也有很多的减免。也就是说总体来说,并不是说税负那么高的,但是相对来说比起新兴产业,比起市场化严重不足的产业,处于体制改革阶段的产业,所以相对来说税负有一点重,但是我觉得更大的问题,我们现在谈文化的财税问题,不仅仅多增加财政投入,多增加财税的优惠力度,不仅仅是这个问题,而我们是要把财政有限的投入和税收政策放在最有效的地方,放在对文化的发展,对文化产业的繁荣最有价值的地方。

  目前可能不足也是需要发力的地方,对文化内容创造的支持,这是一个根本,这是整个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根本,如何通过合理的财政投入,通过有效的税收政策来真正繁荣文化内容创造,比如说稿费的问题,稿费的问题显然有些高,而且稿费的特点和别的个人所得等等是不太一样的,另外一方面很多文化企业,创意成本很难纳入减税的计算里面去,等等这些问题。第二,对文化科技创新的扶持尚不足,第三,对文化产业市场集中度的推动力不足,市场集中度很重要的,就是要通过资本的力量来进行整合,一个方面是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许多以国有资本为主的单位,如何实现跨地区、跨领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整合,另外一方面鼓励更多社会资本来进入,我们国务院出台了一个鼓励企业重组兼并的一个政策,我觉得这个政策应该在文化产业里面,更应该加大力度。第四,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支持效能不足。就是没有很好的利用市场的作用,没有很好的利用财税的杠杆。

  最后是一个政策思路的建议,第一,完善对非营利性文化艺术机构捐赠的财税激励政策。现在我们在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这个方面有一些抵扣减免,企业是12%,个人是30%多,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对于文化艺术类的工艺捐赠的渠道非常有限。第二,进一步加大对原创性文化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扶持的广度与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对于内容创意、科技研发的投资。比如说有一些企业就是要大量的签约一些有潜力的作家,这个时候我们国家在财税这个方面应该给予大力的扶持,引导,这个是根本,而不是鼓励他们搞文化地产。所以这是我们要注意的财税上,我觉得要注意的优先序。

  第三,研究解决经营型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中资产评估增值、资产划转或转让涉及的相关税收,完善鼓励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充足税收激励政策。

  第四,进一步研究完善文化产品与服务出口的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建立鼓励中国内容的一篮子税收激励政策。这其实就是一个文化走出去的有效的方式,我觉得文化走出去不是说我们自己的文化产品一定卖到国外,我们的电视频道一定要到国外去落地,因为这也是文化走出去,毫无疑问的,但是另外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我们所谓的文化走出去是要通过这种方式,中国文化在国际上进行传播,而且传播的过程中增加我们的影响力、亲和力,这是关键,无论是中资企业,无论是个人,还是外资企业,如果他以中国内容为创造对象,以中国内容为传播对象,而且是我们认可的,符合中国文化价值,文化属性的,我们就应该给予一定的财税激励,通过这种方式,让全世界的文化生产者,让全世界的文化传播者来传播中国文化,这样是中国文化走出更好的方法。 (文/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 魏鹏举)

<


关于我们 | 服务网络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 | 成功案例

客服电话:4006 010 661  总机:010-83277111  传真:010-83277011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 8:30 - 17:00   外网邮箱:

Copyright 2016 北京金马甲产权网络交易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1077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6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