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交所董事长熊焰:碳标签的挑战和机遇

北交所董事长熊焰:碳标签的挑战和机遇


10月底,一家生产海产品的企业獐子岛渔业通过SGS集团对其虾夷扇贝产品的碳足迹计算,并获得相应的产品碳足迹标识,即碳标签。它是将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中(从原料生产运输到销售使用,再到废弃回收的全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标示在产品上的一种方式。

这是国内食品行业首个碳标识认证食品,实际上国内包括服装加工、照明灯具等其他多个行业都已纷纷试水碳足迹认证。

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开始关注低碳产品认证。

这并非少数企业的前卫之举,碳标签大潮来势汹汹,正在国际上形成一种趋势。

早在今年年初,英国《每日电讯报》就报道了英国政府计划给超市食品标上碳足迹标签,借此引导消费者购买低碳食品。

法国国民议会也于今年712日通过了一项名为新环保法的环境法案,其中第85条强调,应通过标记、标签、张贴或任何其他合适的方式告知消费者产品及其包装的碳含量,以及这些产品生命周期内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影响,该法案将于明年71日开始试运行,期限至少一年。

亚洲方面,日本农林水产省同样于今年7月宣布将于20114月开始实施农产品(23.75,-0.24,-1.00%)碳标签制度,要求摆放在商店的农产品通过碳标签,向消费者显示其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还有消息称,中国出口欧美的石材,明年起将陆续要求提供碳标签。

事实上,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已经开始实践这一想法:沃尔玛在不久的将来要求供应商在其产品上标注碳足迹、水使用量和空气污染指数,使消费者对其减排努力一目了然。如果这项计划得到实施,将带动零售超市供应链发生重大变化。碳标签会对整个产品制造与供应链形成巨大压力。成熟的消费者会倾向于购买碳足迹较小的产品,这会迫使生产企业降低碳排放以适应市场压力,进而对全社会节能减排形成推力。

同时种种迹象都表明,碳标签也正从一个公益性的标志变成一个商品的国际通行证。

这个通行证将有可能成为国际贸易的新门槛。发达国家有可能率先建立这样一个碳标签准入制度,要求所有在商店出售的商品都贴上碳标签,披露其碳足迹,其中既包括本国产品也包括进口商品。

潜在的可能是,发达国家可以基于碳足迹对高碳排放的进口产品抬高门槛,要求进入本国的某种产品碳足迹不得高于规定值,否则将采取罚款或者征收高额关税。这样一来,产品生产商必然千方百计采用低碳技术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然而,发达国家掌握了低碳核心技术,一旦设定或抬高这个门槛,发达国家的国内企业则可以通过较低成本,较为容易的实现碳减排,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型企业则不得不去发达国家购买低碳技术。

并且,目前的碳足迹测算标准都是拿捏在发达国家手中。因此,在渐行渐近的碳标签压力面前,看上去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处于有利地位。对于这样的趋势,发展中国家应当有清醒的认识。如果被动等待,可能走入一个死胡同。但是,凡事都具有两面性,面对碳标签制度的种种未卜,如果主动应对也将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第一,在低碳认证标准的制定和核查上争夺话语权。通过制定适合本国的碳足迹标准、认证措施,或者积极探索其他类似的低碳认证方法,建立对自身有利、能够与发达国家平等对话的低碳认证与核查机制。 
这样一来可以催生国内的低碳认证服务行业,二来可以获得与发达国家在碳标签制度上对话的权利。事实上,我国政府在这一方面已经开始了行动,今年10月初,发改委气候司副司长孙翠华就在天津举行的第四次联合国气候谈判会议上透露,为引导低碳生活和低碳消费,中国已经启动重点行业典型产品及重点减排项目低碳认证制度研究,很快将出台《中国低碳产品认证管理办法》。这无疑将鼓励低碳产品的使用,激励企业产品结构的升级以及从消费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三方面取得效果。

第二,碳标签制度能够督促我国企业在低碳技术和管理方面实现突破。碳标签涉及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碳足迹,因此碳标签制度的兴起影响的将是整个产业链,包括原料、加工、运输、使用、废弃等完整的环节。 
碳足迹的披露,将有利于企业充分认识自身的减排重点和减排潜力,集中力量在关键环节上实现技术或管理突破。同时,碳标签制度未来可能带来的企业经营成本提高的问题,也会给企业带来长期的节能减排压力,迫使企业重新思考自身的发展思路。

第三,碳标签制度将自下而上的推动我国碳减排工作由自愿到强制的转变。由于大多数碳标签所披露的产品碳足迹,将直接面向消费者,随着低碳环保理念在大众中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选择碳足迹信息表现优秀的产品,而产品零售商也会更多引进这样的商品以增加销量,最终形成由消费者开始,由零售商倡导,由生产商实践的碳减排路线。

走低碳之路就如同行棋,棋眼做成全局皆活,碳标签就如同这场博弈中的一个重要棋眼,如何谋局布阵,下活整盘低碳棋,值得我们好好考虑。

(熊焰:北京产权交易所董事长,北京环境交易所董事长)

 

<


关于我们 | 服务网络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 | 成功案例

客服电话:4006 010 661  总机:010-83277111  传真:010-83277011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 8:30 - 17:00   外网邮箱:

Copyright 2016 北京金马甲产权网络交易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1077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668号